臨近年尾,內地再傳出「錢荒」現象,銀行「缺水」令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急升,7天期利率更一度升至10厘水平。雖然利率未有上漲到像6月份急升時的水平,但市場仍然憂慮6月份「錢荒」的情況會再次來襲,拖累上證指數連續下跌9天。但這次,央行卻迅速地作出反應,利用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 (SLO) 累計向市場注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的流動性,一改6月份時遲遲不願「放水」的作風。
央行多番強調銀行間超額準備金超過1.5萬億元人民幣,資金的緊張不是總體性,而是結構性。事實上,中國的貨幣供應量 (M2) 每年以雙位數字高速增長,資金緊張基本上是不應該存在的。換而言之,「錢荒」不是錢不夠,而是錢放到了不對的地方。
錢荒未曾存在
因此,「錢荒」一開始就不存在。準確一點來說是,錢「荒」還是不「荒」,一開始已經在央行的控制手上。不論是6月份發生的「錢荒」、還是現在發生的小「錢荒」,也是一個市場導向所造成的結果。現時,央行向銀行所需要的存款準備金比率是20%,即是銀行收到100元的存款,只能借出80元,剩下的20元必需存放在央行,以保證當存戶提款時能夠提走。相比其它發達國家如美國、歐洲還有日本向銀行徵收的準備金比率相比要高得多。在這樣高的一個比率下,下調一點已能夠令「錢荒」消失,更何況央行還可用短期流動性調節工具,甚至逆回購以提供市場充足的流動性。所以,「錢荒」只是傳媒渲染所造成的恐慌。
市場資金導向
說回「錢荒」,這個拆放利率急升的情況又是一個怎樣的一回事?正如早前所說,這是央行誘導金融體系將資金流向正確地方的一個手段。由於現時內地銀行多以短期高收益理財產品以吸引資金,現時市場上銀行間已發行過百款這類型產品。銀行多依賴短期資金,借「短」貸「長」,造成流動性風險增加。另一方面,銀行所收集得的資金,結果在不斷追求高收益,最終跑到房地產市場、國有企業手上不斷炒作,而民間企業卻無法從中沾手,這亦是中國金融系統的不平衡。
所以,央行藉著放任「錢荒」出現,迫使銀行 一)做好流動性風險的管理,二)做好資金分配。當市場真的出現資金過緊時,央行必然會迅速反應,提供適當的流動性。而央行未來最大的任務,就是在金融改革中確保資金能夠平穩地從重新導向實體經濟。
騰祺基金管理投資策略師 蔡港生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可提供投資意見和資產管理服務。本文只屬個人意見。其資料及內容僅供參考,並不構成亦不組成認購或出售任何證券或基金之任何要約或要約招徠。作者採取合理的方式以確保本報告所載資料於所示日期之可靠性, 然而不會就資料之準確性、完整性及可靠性負責。本文件所載述的說明、估算及其他資料可予更改或撤回,恕不另行通知。騰祺理財服務及騰祺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基金組合,有可能持有文中提及的基金。
|